中醫認為,致使人生病的六類邪氣主要包括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而濕邪最為中醫所忌,因為它從不孤軍奮戰。
濕邪的拉幫結派有多可怕: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,遇風則成為風濕,遇熱則成為濕熱.....而現代人的病情之所以如此復雜,都是因為人體內有濕造成的,當體外的邪氣和體內的濕氣里應外合,病情會變得更加復雜,很多病人因此難以治愈。因此,濕氣被稱為萬惡之邪。 判斷濕邪最簡單的方法:看起床狀態、看大便,看舌苔。 1、看起床:如果你起床時總是覺得困,打不起精神,感覺身上像包裹著厚厚的一層,那十有八九就是濕邪入侵。 2、看大便:如果你上完廁所,發現大便總是粘在馬桶上,怎么都沖不干凈,這也是證明體內有濕的證據。 3、看舌苔:每天洗刷時看舌苔,如果發現舌苔白厚,看起來滑而濕潤,則說明體內有寒;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、發黃發膩,則說明體內有濕熱;如果舌質赤紅無苔,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。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體內有濕,但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方法。其實要排出體內濕氣,只需經常食用一個食療方,每天飲用,祛濕也可以很簡單。 紅豆薏米去濕的中醫療效相信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。但是很多人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只知道單純的用紅豆加薏米煮水喝,以為就萬事大吉。殊不知,中醫里面所說的紅豆薏米祛濕方其實大有講究。 1、紅豆一定要用赤小豆 紅豆薏米湯很多人都以為紅豆就是我們平常所吃的紅豆,其實這里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。赤小豆是豆科植物赤豆的種子,呈細長形,顆粒比紅豆??;而紅豆呈圓柱狀,表面為暗棕紅色。中醫認為,在療效上,赤小豆除濕的功效較強,供藥用調理,而紅豆主要供食用。 2、薏米性寒,必須輔之以其它原材料 中醫認為薏米有健脾、利尿、清熱、鎮咳之效,是祛濕的良方,但是薏米性寒,太寒則傷脾,所以薏米需炒制去除寒氣之后食用才最好,尤其是對于濕寒者來說,如直接食用薏米,反而會加重體內寒氣。此外,如果能輔之以其它例如葛根之類的補中益氣的配方,更能發揮薏米真正的效果。 當然,除了食療外,如果你能再配合下面這些方法,祛濕效果會更好。 1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缺乏運動,并且常常身體感覺沉重、四肢無力,久而久之就導致濕氣攻入脾臟,引發一系列的病癥。試試看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珈、太極等任何「有點喘、會流汗」的運動,有助活化氣血循環,增加水分代謝,利于濕氣排出體外。 2、按摩穴位 每天花點時間按摩豐隆穴、太白穴、陰陵泉穴、中脘穴,也能幫助人體排出體內濕氣。
萬松堂茯菊散配方的精妙之處就在于:紅豆用的是赤小豆,而非我們平時所吃的紅豆;考慮到薏米性寒的特性,我們的薏米都經過專業人工精心炒制,顆粒金黃,熟而不焦,去濕效果更好。
獨立小袋包裝,一帶一泡,方便又功效!有了它,濕氣都要靠邊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