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在美國,茶葉的消費之勢大為可觀,這一現象在中國茶葉流通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。美國從中國進口茶葉額自2004年1.7萬噸到2011年的2.4萬噸,已躍居中國第二大茶葉出口國。美國人對茶的興趣,更多在于其背后所具有的實用效果及其文化,這似乎意味著茶在美國有可能擺脫種植業、食品業的面貌,轉而成為一種文化屬性突出的第三產業。但從目前美國茶產業的發展來看,這依然是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。在多數歐美人士的眼中,茶仍然不過只是一種略帶保健功效的飲品而已。他們可以很愛喝茶,但根本上并未將其視作一種值得捍衛的“文化”。
作為非產茶國,美國的茶葉銷售辨識度主要靠品牌,而非地理標志或茶葉品種。因此,對于中國茶企在世界茶葉市場中“有姓無名”、有名品無名牌的批評之聲,一直不絕于耳。只是這批評看似正中靶心,卻長期以來無從化解,因為這種根本性的認知差異,致使在美國茶產業市場出現了與中國截然不同的景象。
美國《飲料工業》(Beverage Industry)雜志把茶飲料分“袋泡/散裝茶”(26%)與“罐裝/瓶裝茶”(74%)兩類統計,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,美國茶產業主要品牌市場狀況可見表格。
除立頓之外,美國袋泡茶市場被為數眾多的茶企業所分享。其中,碧蘿是康涅狄格州的家族企業,以紅茶加橙皮的調味手法起家,目前主打有機茶品牌,最為契合茶的健康屬性。而百年老字號川寧則主打英國茶,盡管公司宣傳“熟練運用已有300多年完美工藝的專業泡茶技術”,但仍然是以添加水果、香料、藥材的復合袋泡茶為主要產品。天空時令(又譯為“詩尚草本”)是美國******的袋泡綠茶和花草茶公司。麓贊以路易斯安那州為主要產地,鼓吹美國本土南方冰紅茶。泰舒是晚近興起的茶品牌,包裝略帶神秘色彩,被星巴克收購之后,已在全面星巴克咖啡館鋪貨,而其創始人斯蒂芬·史密斯(Steven.Smith)的故事在中國已廣為流傳。思達在茶葉電子商務上很有影響,在北美不大的原葉茶市場上開出了新的天地,思達珠茶(Gunpowder Tea)反響很好。泰特萊本是一家英國茶葉公司,被印度塔塔集團收購之后,塔塔集團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品牌茶葉公司。瑜伽是典型的功能特種茶,以瘦身、催奶、經期調理、助眠、排毒等不同類型茶葉占據一定市場份額。
在這些茶品牌旗下各有不同的產品系列,但它們有一個相對共同的特征,即每一品牌有相對獨立的宣傳理念。比如碧蘿的有機茶、川寧的英國紅茶、瑜伽的療效茶等等,雖然它們也經營其他類型茶產品,但有其主打的特色,容易形成品牌的辨識度,培養消費者的忠誠與信賴。此外,不少茶品牌在服務大眾的同時兼顧小眾,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。麓贊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,它從服務區域性消費者做起,逐漸積累品牌信任度,最終在美國茶產業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很明顯,美國茶產業的主要貢獻是由“罐裝/瓶裝茶”所貢獻的,它的銷售額將近是“袋泡/散裝茶”的3倍。與“袋泡/散裝茶”訴諸健康、DIY樂趣等消費預期不同的是,“罐裝/瓶裝茶”所滿足的受眾需求主要是解渴。因此,產品之間的區分度并不大,多半是在含糖量和口味之間略有不同。“罐裝/瓶裝茶”很難面向利基市場(鏈接中有詳細解釋),是典型的大眾產品。
因此,“罐裝/瓶裝茶”產品就需要在包裝上實現品牌的獨特性,從而增加與其他同質產品差異化競爭的資源。比如亞利桑那茶飲料在美國街頭小巷的便利店或加油站都十分常見,多為高瓶易拉罐裝,東方味道明顯,在貨架上很醒目。斯納普瓶裝茶則在美首創玻璃瓶裝。至于亞利桑那的檸檬冰茶在美國南方更為常見,多為餐飲的終端銷售(即飲市場)。金山是可口可樂北美公司2007年推出的茶飲料系列產品,它在視覺上的獨特性是金黃色。
在銷售榜上排行第一的亞利桑那茶,也是“罐裝/瓶裝茶”中定價最為低廉的,695毫升一罐零售價不足1美元。這或多或少也可以說明,喝“罐裝/瓶裝茶”者多為工薪,并不追求更多的符號性消費。此外,這些“罐裝/瓶裝茶”品牌的擁有者并不僅做茶飲,立頓公司也做Brisk系列果汁、檸檬水等,它們的品牌價值并不建立在單一產品之上,而是具有整體效益,這也是可口可樂公司“金山”系列能迅速占領一定市場的原因。